《每日電訊報》:
中國主動出手救市機會不大,主因是中央政府希望專注處理國內問題。評論指,環(huán)球局勢限制中國發(fā)揮與其經濟份量相對應的角色,例如中國雖有意減持美元資產,但歐元區(qū)財政管理制度令中方失望,故歐元始終未能取代美元在中國外幣儲備中的角色。評論說,中國雖多番表示會購買歐債,但與在非洲、拉美及澳洲相比,中國對歐洲投資不算多。中國一直推動在國際貿易中使用人民幣,但假如中國繼續(xù)維持高貿易順差和限制匯率浮動,這樣做就只會令中國持有更多美元儲備。
《華爾街日報》:
2008年金融海嘯后,中國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措施,不單讓國內經濟增長保持正軌,亦協助穩(wěn)定了全球經濟。不過這次救市亦為中國帶來沉重代價,包括通脹高企、房地產泡沫及債務上升,這將限制中國再次采取同類措施的能力。中國推動本土內需的努力仍處于初步階段,金融海嘯后海外投資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所占比例有升無跌,假如此時歐美再陷入衰退,內需將不能填補外資減少在中國經濟遺下的空缺。